贝特瑞一季度营收创同期新高,业务布局打开广阔空间

2023-05-04 13:10  |  来源:证券之星  |  编辑:竹隐  |  阅读量:10505  |  

4月28日晚间,贝特瑞发布了一季报。财报显示,公司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67.65亿元,同比增长65.86%,归母净利润为2.93亿元。另外,截至第一季度末,贝特瑞资产负债率降至61.04%,公司抗风险能力稳步提升。

新能源车增长强劲正负极业务表现良好

近年来,在双碳政策下,新能源汽车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,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,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蓬勃发展。3月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67.4万辆和65.3万辆,环比分别增长22%和24.4%,同比分别增长44.8%和34.8%,市场占有率达到26.6%。

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的持续火热,动力电池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,需求也不断扩大,电池材料则是电池性能关键性参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
负极材料方面,其为高能耗和技术密集型行业,和海外相比,中国负极企业在产业链布局、产品性能和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;正极材料方面,中国是全球正极材料主要产能集中地,占比约60%。根据GGII数据,2022年中国锂电正极材料市场出货量190万吨,同比增长68%。

作为全球锂电材料龙头,贝特瑞受益于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,积极把握市场发展机遇,加快产能释放,持续开拓正极、负极材料市场。

具体来看,负极材料方面,2022年全资子公司云南贝特瑞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开工,并开发建设“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”。据了解,贝特瑞2022年负极材料销量超过33万吨,对应收入146.31亿元,市场份额达26%,继续保持全球第一。

正极材料方面,据了解,截至2022年末,贝特瑞已投产正极材料产能为6.3万吨/年;市场布局上,贝特瑞与SK、亿纬锂能合资扩产5万吨新产能已部分投产,还与中伟股份将在前驱体产品开发、前驱体产品供应、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及材料产能布局等领域合作进行战略合作。实现正极材料销量超过3万吨,对应收入103.01亿元。

储能持续发展高景气领先布局成长可期

除动力电池外,未来储能也是贝特瑞在动力电池外的重要增长点。

政策方面,2022年3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印发了《“十四五”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》,提出到2025年,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。到2030年,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。各省现已发布的“十四五”新型储能装机规划已超50GW,而2021年底我国累计新型储能装机仅5.7GW,我国储能高增速具备高确定性。

市场方面,伴随全球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,储能建设将进入建设高潮;同时海外能源危机的催化使家庭户储成为刚需。预计中国、欧洲、美国2021-2025年储能系统新增装机规模复合增速将分别达到174.3%、76.3%、118.3%,到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装机规模将超600GWh,新增装机市场规模将达10,062.3亿元,中美欧将是全球储能装机主力。

在政策及市场的驱动下,储能电池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。据GGII统计,2022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130GWh,同比增速达170%,未来增长空间十分广阔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贝特瑞把握行业趋势,前瞻布局,业内人士指出,在储能市场,鉴于贝特瑞龙头地位和创新基因,其有望继续保持先发优势,在行业容量扩大的同时实现份额提升,不断打开成长天花板。

钠电迎来爆发元年产能建设加速落地

自双碳政策落地,绿色出行成为时代趋势,不仅锂电池行业蓬勃发展,消费者为了性价比,钠电也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。

国盛证券指出,钠离子电池凭借其原材料储备丰富、低温性能好、成本低、安全性高等优势,有望加速其产业化进度;加上台铃钠电池的商业化落地及天能发布新一代钠电池天钠T1,预计今年将成为钠离子电池的爆发元年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贝特瑞凭借着先进的生产工艺、丰富的新技术产业化积累,其硬炭负极将作为华宇新能源的优选钠电池负极材料。这也是贝特瑞坚持技术创新引领,积极推进新产品研发的又一具体体现。

资料显示,贝特瑞在2009年开始布局和研究硬炭等负极材料,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产业化难题,并向更高容量,长循环,优异动力学硬炭材料继续攻关,助力电动车向更安全、更长续航发展。

据贝特瑞互动易回答,公司有布局钠电正负极,并已具备产业化能力,并且目前已通过国内部分客户认证,实现吨级以上订单,硬炭产能为400吨/年。不仅扩大了贝特瑞的业务范围,未来更有助于实现新的效益增长点。

中金公司预计,2022~2025年硬碳材料需求量有望从0.2万吨/年提升到10.5万吨/年,考虑硬碳价格回落,预计至2025年硬碳材料市场空间有望达到63亿元。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上一篇: 港元拆息全线上升与楼按相关的1个月拆息连升10日 下一篇:返回列表
ad3